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的根本,是企業做寶貴的資源,因此如何選擇人才為企業工作,已經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決定因素。換言之,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成敗,一般說來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以下六項條件:
一、敬業態度
很多中層領導感覺到,年輕的下屬對待遇和福利的要求愈來愈高,對工作不安心以及對企業愈來愈不忠誠。目前這類員工頻繁流動的現象,已使不少企業將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作為企業人事管理的最高目標。
二、專業能力或學習力
現代社會分工細致,各行各業所需的專業知識愈來愈專、愈精。因此,專業知識及工作能力已經成為企業招聘人才時重點考慮的問題。但在愈來愈多的企業重視教育培訓、自行培訓人才的趨勢下,新來的下屬是否具備條件勝任工作,取決于此人接受訓練的可能性,即學習的潛力如何。
三、溝通能力
一個企業的員工,必然要面對上級、同事、下級、客戶等對象,甚至處理企業與股東、同行、政府、社區居民的關系,平時經常會對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協調、解說、宣傳等工作,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四、反應能力
對問題的分析縝密、判斷正確而且能夠迅速作出反應的人,在處理問題時比較容易成功。尤其是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諸多變化,幾乎每天都處在危機管理之中,只有搶先發現機遇,確切掌握時效,妥善應對各種局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個分析能力很強,反應敏捷并且能迅速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職工,將是企業十分重視而大有發展前途的人才。
五、學習意愿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的競爭瞬息萬變,企業如要持續進步,只有不斷創新。否則,保持現狀即意味著落伍。企業所開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為主體的,因此擁有學習意愿強、能夠接受創新思想的職工,公司的發展必然比較迅速。
六、自我了解
人生的目的明確、自我能力強的職工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即使面臨挫折,他也能努力堅持,不會輕易退卻,因而能在生產或其他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